我一直以为,套利是种“高级玩法”。
特别是跨链套利 ——
这边买,那边卖,图一波利差,看上去干净又聪明。
我也确实试过几次:ETH 上买,BSC 上卖;Solana 抄底,Polygon 出货。
结果呢?
不是套利,是烧钱体验课。
理论上成立的套利,链上未必能实现
跨链套利失败的原因有很多,但每次我都只看到一个后果:
Gas 燃烧,资产困链,行情跑飞。
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慢,但后来才知道:
- 多链交易中路径过长,一笔失败就是两笔手续费
- 代币桥接过程中等待时间过久,价格已失效
- 折返结构(A→B→A)出现 bug,直接卡住交易链路
不是我算不准,而是链上的基础设施根本没准备好。
后来我才明白,套利的前提不是机会,而是结构
用上 PinkPunk 之后,我终于看到了套利的“真成本”。
因为它会告诉我:
- 哪个链的延迟正在异常增长
- 哪条路径正在被 MEV 频繁夹击
- 哪些桥接流动性不足,可能会失败
我第一次知道,套利失败不是运气差,是系统没兜底。
PinkPunk 的系统会提前评估“交易成功率”,不是只看潜在收益。
我还是想套利,但不想每次都花钱买教训
有一次,我在 PinkPunk 上看到:
“此路径在过去 1 小时内成功率仅 37%”
我直接关掉交易页面。
过去我可能已经点了确认,去赌一次链上赌局。
但这次我没赌,因为我不想再为系统缺陷付学费。
暂无评论